品牌中心

品牌中心

德国贝希斯坦钢琴

2019-12-03 浏览次数:1206


始于1853,延续至今。
贝希斯坦,传奇在世。



创始人


1853年的柏林,一位来自图林根州哥达镇的27岁乐器制造商弗里德里希·威廉·卡尔·贝希斯坦下定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与作家路德维希·贝希斯坦是亲戚关系,后者以编纂传统故事和传说而闻名,而卡尔·贝希斯坦的梦想是创办自己的公司。

1848年的革命带给柏林的梦魇还没有完全散去,被称为“王位上的浪漫主义者”的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就引进了以税收为基础的三级选举权制度。他曾承诺为各州人民制定一部自由民主的宪法,却没有兑现诺言。他的弟弟成功粉碎了1849年的巴登起义,射杀了数百人,因此被称为“霰弹亲王”,他后来接替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曾聚集于圣保罗教堂商议政事的法兰克福议会已经解散,统一德国的希望也烟消云散。德国各州,包括海塞、萨克森、和利珀-戴特蒙尔德等小封邑,彼此之间都实行沉重的关税,造成各州经济闭塞萧条,商品流通缓慢。

这种社会状况使很多德国人为了逃避政治压迫,或者仅仅是为了躲避饥荒,而移民美国,试图在大西洋彼岸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还有一些名人也离开了德国,但仍然留在了欧洲。理查德·瓦格纳因为政治原因流放到苏黎世,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挣扎在巴黎的“床褥墓穴”中,也认为德国进入了寒冬,退行成了一片散落的岛国。



1850年左右的哥达市政厅

历史背景

尽管这段时期的社会经济十分惨淡,但以德国进取精神为源头的各种新思想仍在不断涌现。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在埃森市经营现代钢铁厂,奥古斯特·博尔西格在柏林创办了冶炼厂,开启了一个以重工业、高炉和蒸汽铁路发动机为代表的新时代。但是,强大的官僚主义和尚未废除的贵族特权对工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1854年,汉诺威终于加入了30年前由普鲁士发起的德国关税同盟。自此,德国经济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但社会进步却明显没有跟上步伐。童工仍然是合法的,1854年通过的一项普鲁士法规只是把童工的最低年龄提高到了12岁。

阿道夫·门采尔的画作很好地展现了19世纪中期发生的社会变化。门采尔是一位心胸开阔的艺术家,他擅长描绘周围的世界。19世纪50年代之前,他主要画风景画、肖像画和风俗画。他还画了一些历史画,当时他最喜欢的绘画主题是弗雷德里克二世。这位国王的几幅肖像画生动再现了弗雷德里克二世和宫廷画家安托万·派斯涅周一起骑马、吹笛的场景。1847年,门采尔创作了两幅反映当代社会话题的作品:《柏林波茨坦的铁路》和《两个获得选举权男人的画像》。1854年,他创作出了著名的习作,描绘了克拉拉·舒曼和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然而,直到19世纪70年代,他才开始致力于展现工业革命,《轧钢厂》是典型代表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直接展现的主题也能恰如其分地反应时代精神。例如,门采尔并没有描绘过1849年柏林的路障和大火,但他创作的举着火炬的学生队伍的画面也可以理解为对暴乱的谨慎暗示。

总而言之,1853年不是发展乐器制造产业的理想时间。那一年不知道有多少像卡尔·贝希斯坦一样的年轻工匠投入乐器制造业,但他们的梦想已然被巨额债务迅速淹没。



卡尔·贝希斯坦在柏林中心的腓特烈广场附近开设了工厂。

柏林的崛起

19世纪50年代中期,柏林已经是一座颇具影响力的城市,但与它后来著名的文化大都会的发展规模还相差甚远。早在几十年前,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学家就提出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这一富有远见的文化理念。拿破仑正在模仿罗马帝国重建巴黎,而柏林将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雅典——一座洋溢着艺术、科学、诗歌和哲学气息的大都市。作为对法兰西帝国政治和军事霸权主义的回应,著名的普鲁士科学家洪堡提出,科学就是力量。这一观点适用于19世纪中叶,也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

此外,柏林是众多音乐家在欧洲旅行的必经之地。普鲁士富人热爱音乐,原因很简单。音乐能传递给他们古塞西拉岛那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在当时的政治动乱下,他们期待能从音乐中获得一丝安慰。因此,柏林的资产阶级十分青睐钢琴这种不断改良并且容易学习的乐器。卡尔·贝希斯坦于1846年(有资料显示是1848年)来到柏林,开始与戈特弗里德·佩劳合作。佩劳的工作室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豪斯沃泰广场。和克斯汀一样,佩劳制造的传统钢琴在柏林享有盛名,但佩劳绝不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制琴师。而同时期的西奥多·斯托克则极具创新精神,他研制的钢琴击弦机和键盘,时至今日仍然出类拔萃。

1848年秋天,贝希斯坦受托管理佩劳的工作室,但他不久便辞职了,并于次年的夏天就去了伦敦,随后又去了巴黎,跟随两位伟大的制琴师提升制琴技艺。这两位制琴师分别是让-亨利·佩普和让-乔治·克里格尔斯坦。让-亨利·佩普出生于德国扎尔施泰特市,独具创新能力,拥有120项发明专利。他的创造力给贝希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乔治·克里格尔斯坦极具制琴天赋,还让贝希斯坦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商业管理和实践。克里格尔斯坦的成功,源自于他在1842年大胆推出的一种创新立式钢琴。这种钢琴只有130厘米高,简洁紧凑,功能强大,各音区完美平衡。这种立式钢琴钢琴一经推出,就轰动一时并投入了批量生产。

卡尔·贝希斯坦在巴黎学习期间,埃拉德品牌钢琴在当时也很有名。该公司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埃拉德极具传奇色彩,他对钢琴进行了多种改进和创新,他研制的双擒纵击弦机至今仍广泛使用在三角钢琴上,只做了一些现代化改进。19世纪中期,每个音乐爱好者都知道弗朗茨·李斯特偏爱埃拉德钢琴。我们无法确定贝希斯坦是否见过塞巴斯蒂安的侄子皮埃尔·埃拉德。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贝希斯坦这位年轻的德国人十分清楚埃拉德钢琴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皮埃尔·埃拉德从1831年开始经营家族企业,直至1855年去世,毕生致力于巩固埃德拉钢琴的市场地位。在皮埃尔·埃拉德的努力经营下,巴黎和伦敦的工厂每年生产近2500架埃德拉钢琴,埃拉德音乐厅成为了巴黎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皮埃尔·埃拉德还在创始人塞巴斯蒂安于1820年买下的德拉梅特酒庄大肆举行狂欢盛宴,吸引了巴黎的名流贵族。皮埃尔·埃拉德的巨大成功是否给卡尔·贝希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决定要变得和埃拉德一样成功?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是,贝希斯坦将在未来几十年取代埃拉德,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钢琴制造商。

卡尔·贝希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料显示,他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青年时不写日志,老年时不写回忆录。从他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充满自信的男人。其中的一张照片中他站着,左肘依靠在一架立式钢琴上,宽阔的肩膀上披着一件富于浪漫时期风尚的大衣。这样一个人在巴黎的高级沙龙里绝对引人注目……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演奏C. Bechstein

1852年回到柏林后,贝希斯坦担任了佩劳工厂的经理。但第二年,他就再次启程前往巴黎,担任克里格尔斯坦工厂的经理。然而,几个月后,他又离开了巴黎。这次离开是因为他和一位来自勃兰登堡施特劳斯堡的年轻女子路易丝·多林的爱情,1856年贝希斯坦与这位女子结婚了。



勃兰登堡门,一个新兴文化大都市的象征。(约摄于1850年)

卡尔·贝希斯坦创办自己的企业

贝希斯坦重新回到柏林,并再次成为佩劳的得力助手。从1853年10月1日起,佩劳允许贝希斯坦在位于贝伦大街56号仓库的上层制造自己的钢琴。贝希斯坦之所以决定留在柏林发展,有一种猜测是他知道佩劳会允许他在管理工作室的同时,单独另做自己的工作室。但这种解释说不太通。一个更好的解释可能是,佩劳拒绝采用贝希斯坦在巴黎学到的创新制琴技术,贝希斯坦才开始自己制造钢琴。无论如何,两人都达成了君子协定。尽管贝希斯坦早在1853年就开始在钢琴上署名,但正如官方文件所称,贝希斯坦在1856年才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从柏林的地图上可以看出,贝希斯坦工作室设在贝伦大街上,选址具有战略意义。贝伦大街紧邻大都会剧院(1846年更名为轻歌剧院),与昂特登林登大道平行,并穿过夏洛特街和弗里德里希街。这两条街道和贝伦大街是柏林权贵居住的地方。

此外,贝希斯坦的工作室临近歌剧院、勃兰登堡门、宪兵广场和莱比锡街。宪兵广场上有浪漫主义作家E.T.A.霍夫曼经常光顾的卢特尔&韦格纳酒吧,而莱比锡街上居住着音乐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和其他富有文化气息的富人。由此可见,卡尔·贝希斯坦对工作室的选址是经过深思熟虑、极具远见的。

贝希斯坦家族的三大美德:勇气、创造力和毅力。

各种出版物都强有力的证实,贝希斯坦家族具有随性而又务实的性格特征。1926年,卡尔·贝希斯坦诞辰100周年之际,哥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贝希斯坦出生于农民和工匠家庭,他的祖先们在图林根州的各个村庄生活了数百年,主要散布在劳查河畔、兰根哈因、特肖森和奥鲁夫。文章还指出,这个家族中有几位成员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考虑到图林根州悠久的音乐传统,这并不奇怪。其中的一位家族成员约翰·马特乌斯·贝希斯坦,最初研究神学,后来又学习自然科学,他在特肖森创立了一所林业学校,后来成为了德雷西萨克/迈宁根林业学院的院长。他的侄子路德维希·贝希斯坦出版了一本关于图林根的传说和故事集,对普及德国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而这本传说和故事集也是理查德·瓦格纳创作《唐怀瑟》的灵感来源之一。路德维希·贝希斯坦曾被萨克森-迈宁根公爵任命为图书管理员和宫廷顾问,这是十九世纪贵族赞助艺术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路德维希·贝希斯坦于1860年在迈宁根去世。



卡尔·贝希斯坦在图林根州哥达镇的出生地

卡尔·贝希斯坦的父亲是路德维希·贝希斯坦的堂兄弟,住在劳查河畔。卡尔·贝希斯坦的父亲是一名理发师,工作努力,闲暇时会弹奏斯皮内琴。1831年,贝希斯坦的父亲去世了,年仅42岁,留下了三个孩子,而卡尔·贝希斯坦年龄最小,只有5岁。不久之后,卡尔·贝希斯坦的母亲再嫁给了迪顿多夫教堂的合唱指挥家约翰·迈克尔·阿格特。这位合唱指挥家对自己的女儿和新婚妻子的三个孩子要求很严格,他教导卡尔·贝希斯坦学习演奏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1840年,卡尔来到埃尔福特市,跟随钢琴制造商约翰·格莱茨当学徒,当时卡尔的姐姐艾米丽已经和格莱茨订婚,并于1844年嫁给了他。

尽管格莱茨是个酒鬼,但他的手艺并不差。不幸的是,在四年的学徒生涯中,卡尔不得不应付师傅的坏脾气。因此,他的童年和青春期并不是特别快乐。这可能影响了他的性格,他被同时代的人描述为一个特别严肃,但也和蔼可亲和温文尔雅的人。此外,卡尔·贝希斯坦很节俭,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离开和普莱耶尔一起工作的德累斯顿前往柏林时,为了节省鞋子,他一直光着脚走路。此外,他还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他在佩罗的工厂工作时,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学习法语。


青年时期的卡尔·贝希斯坦


年轻的贝希斯坦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在他选择的道路上毫不动摇地持续前进。如上所述,这条路带着他走出柏林,走向伦敦,来到巴黎,然后又回到了柏林。1853年,他在位于贝伦斯街的狭小的工作室里,耗时九个月制造出了最早的两架贝希斯坦钢琴。

首页

产品中心

在线咨询

领券优惠